|
一组成员:耿赤君 李明松 李海燕张静 季先春 韩照彬 陈建香 赵明开班合影 2017年10月16日下午2点,潍坊市辰隆国际大酒店29层会议室,山东省高中骨干教师班主任培训班开始上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于述胜教授以《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开启培训……班主任倪老师与我们一起聆听学习。于教授讲座的三个内容。一组学员在前排就坐静心聆听……课间与老师沟通交流……晚饭后,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收获……热情、乐观、亲切的苗老师关心问候……2017-10-16 聊城高唐一中 李海燕一路奔波,来到美丽的风筝之都--潍坊。尽管天气阴沉,但心情激动,因为即将开启的是山东省骨干班主任培训,即将聆听诸多教授大家的思想精华!今天上午潍坊教育学院的领导和负责老师为我们举办了热情而周到的开班仪式,丁副校长也给我们提出了培训学习的要求!下午听了北京师范大学于述胜教授《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报告。于教授从中华经典文化的角度,给我们上了一节修身立己,通达天下的修养课,感受颇深,总结如下几点。一、修大爱之心于教授告诉我们天、地、人为一个有机整体。天地之间的人、事、物不是功利关系,而是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者,天地之心也。”作为人要修亲亲—>亲人—>亲物之大爱心。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把社会、学校、个人、学生、家长视为共同发展体,而不能对立起来。在工作中,要怀大爱之心,从爱自己亲人,到爱学生,理解家长。我们也要教育学生怀亲亲敬长之心,这是人通达天下的出发点。二、立修身之志于教授讲到修行是人生意义的根本手段。“修身,儒者之学的根本要义。”“修己”才能“安人”。于老师解读“学而时习习之,不亦乐乎”中的习意为“习行,践行”,“学”即学做人,而非知识。还指出修身要怀诚信、敬人之心来修己敬人。作为班主任老师,要立修身之志,塑造人格魅力,积蓄生活智慧。三、还师生以情于教授讲到“气”是世界的原质,万物之间靠“气”感应,气通才是最深刻的通。师生之间亦是,有好气,有人气,即有情义互动。人生意义之理及“情理”而非“物理”:有情斯有理,无情必无理;故因情见理,通情达理,心安而理得。作为班主任在跟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中一定注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总之,听于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心胸更开阔了,心态更平和了。工作中的师生关系、教与学、效与觉更清晰了。修身之路,我们一起启航吧!聊城莘县二中 韩照彬于教授纵横捭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深刻阐释了孔孟、老庄、朱熹、王阳明等中国文化名人的思想,以及中国文化经典对几千年中国教育的影响。于述胜教授提到,每一部经典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读孔子的《论语》,会感受到“如沐春风”的境界;体味老子的“无为而不为”,会感受到“大音无声,至味无味”的力量;而审视庄子的“无待”,感受到的就是一种“无已、无功、无名”的超然。娓娓道来,充满智慧和哲理。于述胜教授用他自身的魅力带领我们领略着历史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听于教授的报告,我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全新角度的认识。明白了教育更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不仅仅是知识问题;素质教育不是技巧教育,而应该从学生的终身幸福出发,首先要做的是要把做人的基础打好,而经典就是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让我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文化重任,作为教师,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自身要多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才能增强自身素质,才能把种子播种到学生的心田,使之生根发芽!枣庄18中 李明松今天下午听了于述胜教授的报告,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授的:一、亲亲:意义生成之根;二、修身:意义传达之根;三、意义之教以情意为本。于教授分享了很多内容,一时间也消化不了,我就从于教授的一句话谈一下自己的感悟:问题学生的背后是亲子关系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这句话已经成为很多班主任在处理班级问题时常发出的感慨。我们在报纸、网络上也经常会看到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其中的原因,会让我们有很多感悟。《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讲的是对自己的亲人的爱叫亲,对别人的爱叫仁,对物才叫爱。爱是有序的,有规律的。如果学生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反过来说,如果孩子对别人缺乏关爱、对社会缺少温暖,很大的可能来自家庭亲子之爱的不健全。比如有些学生和自己的父母说话非常凶,好像父母欠了他似得,更甚者是打骂自己的父母,这一件件真实的例子,对比他们的家庭,折射出问题孩子的产生来自于亲子之爱不健全的家庭。有父母忙于生意,把孩子留给老人的家庭;家庭离异,父母相互仇恨家庭;有父亲暴力的家庭;有把孩子推给培训机构的家庭。其实折射出家庭中亲子之爱的缺失和不健全。亲子之爱不健全来自于对父母对爱的责任丢弃。孩子没有安全感,和世界是隔膜的。亲子关系超越一切其他关系,是最真诚的、最能触动孩子心灵的爱。有了这样的亲子之爱,孩子才会产生无名的亲子牵挂,有了牵挂人生才有意义。有了牵挂才有人与人的沟通、人与人的教育,人与物的相处,才会生成出健全的人格。聊城四中 耿赤君2017年10月16日今天上午参加了2017年山东省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开班典礼,听了丁子信副校长的讲话和他提出的希望与要求,听了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班主任梁舟的发言,深有体会。下午听了北京师范大学于教授讲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深刻地体会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天子以至子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之本”汉字本身就在传递正能量,传递信息。易经为天地人互相感悟之关系。世界是以气相通。从气上通,既“一阴一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深刻阐明了中国文化更深邃。“欲修齐家,必先修身”不是给别人定规矩,而是自己做好。老师是一种有人格魅力的人,是学生想成为的人。淄博五中 张静今天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于述胜教授关于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些理念,深有感悟。国学是文化经典,文化经典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关键词 :亲亲、修身、诚敬1.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爱自己的父母;仁民,爱他人;爱物,爱世间万物。根据对象的不同,关系的远近用不同的词表达。人生在世有牵挂才有意义,与其同欢笑共悲伤,否则人活得就不自在。亲子关系和谐,才能认同世界,融入到群体中。亲亲,人道之基,区别于禽兽之道。而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的缺失是无法弥补的。2.修身是儒学的根本要义,所谓的修身就是做人。圣人是人伦之至,是人格最健全、最正常的人,做人做到家了。再先进的技术也代替不了老师的作用,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的修养和专业知识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3.三人成一社会,因为有上中下左中右前中后之分。在社会中与人相处,要遵循恕道,即要要有情感的投入,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人生之的在于求善,善是良知,心存善意,才能心安理得。亲亲:意义生成之根——学习于教授报告的感悟枣庄一中 季先春首先,于教授说,我们要亲近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我很认可,试想一个连生养他的父母都不孝敬,他怎么可能对他人有爱心,与这样的人相处真是件可怕的事情。第二,于教授说,要亲近他人。人类社会的美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要想别人待你好,你首先要待他人好,尤其是当教师的我们,对学生只有注入满满的爱,才会使教育出成果,才能培养出爱心满满,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第三,要亲近万物,拥有和善友爱之心去面对一切。我们要爱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拥有青山和绿水,而且拥有金山和银山。我们的生活质量才会有保证,才能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中国传统教育学习感悟--陈建香今天下午(10月16日下午),有幸听了北京师范大学于述胜教授的报告。第一次从文化的角度理解了素质教育的意义。于教授的报告分三部分:亲系,意义生成之根;修身,意义传达之根;意义之教以情义为本。各部分均做了细致的解读。于教授的报告使我开阔了事业,领略了他独特的观点。中国教育是文化的问题,而不是只是的问题;素质教育是把做人的基础打好;经典是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背过经典像一个高人在你身边时刻和你对话。经典可以开其智慧,阔其人胸,提其境界等等。感悟与反思:1、亲亲亲亲,首先要亲近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其次要亲近他人,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有爱心,没有爱心,教育是不成功的,再次,要亲近万物,拥有和善的心来面对一切,社会更加美好。2、诚敬诚敬乃修身立德之本。修己以敬:培养、训练教育好自己,再去教育别人。为人师既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3、情意人生意义之理乃情理而非无理。有情有理,无情必无理。近四个小时学习,让我意犹未尽,也认识到自己“文化”的匮乏,“经典”的肤浅。我一定要做到多读读,丰富自己内涵,做一名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
|
|
|